歡迎訪問南京騰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網

南京騰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網

當前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
返回列表頁

11月17日--“國際肺癌日”

今天是11月17日,是“國際肺癌日”。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, IARC)發布的最新全球癌癥統計報告,在2020年,全球癌癥死亡病例996萬例,其中肺癌180萬例,遠超其他癌癥類型。在中國,2020年有300萬人死于癌癥,其中71萬是肺癌——相當于平均每45秒就有一個生命因肺癌而消逝,肺癌堪稱中國第一大癌種。

02.jpg

《柳葉刀》2018年發布的《1990-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死亡率、發病率和危險因素》的研究報告顯示,中國人死亡的前十五大原因分別是,中風、缺血性心臟病、肺癌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肝癌、道路交通傷害、胃癌、阿爾茨海默癥、新生兒疾病、高血壓性心臟病、食道癌、下呼吸道感染、自殺、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病和結直腸癌。盡管因分癌種統計使得因癌癥死亡人數較為分散,但可以看出,僅國內死亡人數前五的癌癥(肺癌、肝癌、胃癌、食道癌和結直腸癌)死亡人數總和已經超過中風。

癌癥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。對腫瘤進行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,是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出具的《癌癥早期診斷指南》,癌癥早期診斷,是對有癌癥癥狀的癌癥病人進行早期鑒別。癌癥早期診斷的對象是有癌癥癥狀和體征的人。早期診斷的目的是盡早確診,盡早治療。如果診斷及時,癌癥在可治愈階段就可能被檢測到,這會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日后的生活質量。以下是早期診斷的三個步驟:第一步:認識癌癥癥狀,獲取醫療服務;第二步:臨床評價、診斷、分級;第三步:進行治療,包括緩解疼痛。相比之下,癌癥早期篩查則是針對表面健康,尚未出現異常癥狀的目標人群進行未發?。摲冢┑陌┌Y和癌前病變的鑒別。主要的檢測手段有腫瘤標志物篩查(如甲胎蛋白AFP、前列腺特異抗原PSA)、內鏡檢查(如胃鏡、結腸鏡)、影像學檢查(如乳腺鉬靶)、液體活檢(如循環腫瘤DNA)或者其他方便快捷、可廣泛用于目標人群的檢測方法。篩查和早期診斷的不同之處在于,篩查是對目標人群進行潛伏期癌癥和癌前病變的評估,大多數人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的。需要注意的是,癌癥早期篩查篩選出的陽性者還需要其他技術手段(影像學、穿刺活檢等)進行進一步診斷。

01.jpg

靶向性的基因檢測技術,在臨床診斷分層、個性化治療、預后判斷以及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舉足輕重。核酸質譜完美地整合了PCR技術的高靈敏度、芯片技術的高通量、質譜技術的高精確度,成為對多位點靶向SNP和DNA甲基化標志物進行大樣本檢測的重要工具。通過完整的配套試劑和軟件,單反應可實現多達40重SNP檢測,或是對最長600bp片段上所有CpG位點的甲基化定量分析。此外,通過軟件或技術團隊的設計定制,可高靈活性的滿足各種基因標記檢測需求。


无码不卡a片在线观看,女被啪到深处白浆gif动态图,在线观看国产Av,A黄色三级片网站